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报告,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2%,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8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45.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7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16.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4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4.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3个百分点。
此外,8月份我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5%。
猪价近期依然“坚强”
近期商务部和新华社的监测数据同样显示,近期猪肉价格再次出现上升。
新华社日前发布的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超半数省区市猪肉价格上涨。其中贵州、云南、湖南涨幅居前,均在5%左右。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乔玉峰8日表示,中国猪肉价格预计年底前一直会维持上涨,原因是供应偏紧及饲料成本上升。他说,玉米价格在过去几个月中持续攀升,所以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他还表示,生猪供应预计只有在明年上半年才会明显增加。
鸡蛋上涨成“新贵”
在过去8个月里,猪肉一直是被认为影响CPI的“罪魁祸首”,但是从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鸡蛋价格上行成为最近物价上涨的排头兵,已经成为物价上行的“新贵一族”。
记者盘点统计局数据发现,自7月开始鸡蛋价格开始上涨,已经连续出现60天价格上涨,目前涨幅已经达到10%。
据了解,从今年过完春节,鸡蛋的价格就一个劲儿地往上涨。尤其是由于节前食品加工企业肉蛋采购量增加,鸡蛋零售价格创下年内新高。数据显示,目前鸡蛋零售价格达到每公斤10.31元,自6月底以来连续第10周刷新年内新高。
通胀“拐点”显现?
8月份,虽然猪肉价格仍高位上涨,但环比增幅已从上月的7.7%收缩到1.3%,而鲜菜价格环比更是出现0.2%的降幅,这显示调控措施正在见效。
“经济总需求回落,输入性通胀因素在减弱,食品价格的涨幅正在得到控制。总体来讲,CPI同比涨幅应当已经基本见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晓晶说。
尽管CPI涨幅有所回落,但当前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食品类的结构性特征加重了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负担,成本上涨推动因素难以消解,而世界经济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一系列复杂因素使得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依然巨大。
“是否迎来‘拐点’还需等到9月后才能见分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说,“下半年还可能面临新涨价因素,如上游价格向下游传递、工资上涨、价格改革在下半年可能继续推出等。”
货币政策进入“审慎期”
8月物价涨幅高位回落,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刘元春认为,在外部环境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应采取“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组合。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同时为稳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加“新内涵”,即对农业、战略新兴产业、保障房建设、中小企业等实行“定向宽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变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